微信惹眾怒,官媒“點名”批評:在中國,不存在大而不倒的企業
隨著互聯網的發展,人們的生活、工作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,越來越便捷,最明顯的就是與親朋好友的交流方式。
曾經的我們,要想與自己的朋友交流感情,要么是在現實中見面,要么煲電話粥,繳納昂貴的電話費,但隨著微信的出現,這一些都得到了改變。
微信上市之初,是一款單純的社交軟件,用戶可以在這里,與朋友進行文字、圖片、語音以及視頻進行交流,為了便捷用戶,微信增加了支付、紅包等功能,也正是這些功能的加入,讓微信成為了移動社交領域的霸主,堪稱是一款“國民級”的社交軟件。
然而,微信并未逃脫騰訊旗下其他軟件應用的命運,先是讓用戶免費使用,然后根據用戶的使用習慣推薦“個性化服務”,如廣告、直播視頻等,讓人煩不勝煩,但由于微信已經涉及我們的生活、工作中的方方面面,用戶即便是想放棄使用,也是做不到。
應用APP之所以能夠做到“個性化推薦”,與“大數據”有很大的關系,而且應用供應商為了能夠收集“大數據”,經常會“窺探”用戶的各種隱私,而且名其名曰是為了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。
近日,“國民級”軟件微信就被人抓住了“窺探”用戶隱私的尾巴!
據媒體報道,近日有多位網友爆料稱,自己在對手機進行安全檢測的時候發現,微信一直在不斷地讀取自己的相冊。
相冊是一個非常敏感的應用,因為這里有著我們各種證件照片,甚至會有一些個人比較私密的照片,一旦泄露,后果不堪設想,畢竟誰也不想在未來的某一天,看到自己的身體照被掛在某個網站上。
被用戶發現之后,微信官方團隊在第一時間進行了回應,讀取相冊只不過是方便用戶上傳照片,減少用戶發送圖片的時間,并沒有打算竊取用戶的隱私信息,如果用戶不需要,將會在下一個版本取消這項功能!
對于微信相當敷衍的回復,用戶并不買賬,紛紛發文反問:微信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讀取用戶相冊信息的?如果不被發現,微信還會隱瞞用戶多長時間?很顯然,微信并未解答這些問題。
對于微信“竊取”用戶相冊信息一事,《工人日報》發表了一篇題為《還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“窺探”》的文章,點名APP“竊取”用戶隱私信息的行為,明確表示這種行為已經違反了相關法律的規定!
“《工人日報》只是一家媒體,只有監督權,沒有行政權,如果媒體能夠處罰這種未將用戶利益放在心上的企業該多好!”看過官媒的這篇文章后,無數網友發出了這樣的聲音。
在互聯網時代,用戶只能“裸”奔?筆者相信,相關部門一定在完善相關法律法規,用于約束互聯網企業這種損人利己的行為!
如果您喜歡微信惹眾怒,官媒“點名”批評:在中國,不存在大而不倒的企業,請把網址告訴更多微信好友,相互幫助!
